《天才神医混都市》类似章节
1,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说明什么

“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”说明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,逢此乱局,虽风景不殊,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。“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”的意思是:想要买上桂花,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。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。出处:出自南宋词人刘过的创作的一首重游故地的忆旧之作《唐多令·芦叶满汀洲》,“芦叶满汀洲,寒沙带浅流。二十年重过南楼。柳下系船犹未稳,能几日,又中秋。黄鹤断矶头,故人曾到否?旧江山浑是新愁。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 ”翻译: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,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。二十年光阴似箭,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。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,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。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。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,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?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,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。想要买上桂花,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。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。这是一首登临名作。作者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,感慨时事,抒写昔是今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。安远楼,在武昌黄鹄山上,一名南楼。建于1186年(淳熙十三年)。姜夔曾自度《翠楼吟》词纪之。其小序云“淳熙丙午冬,武昌安远楼成,与刘去非诸友落之,度曲见志”,具载其事。刘过重访南楼,距上次登览几二十年。当时韩侂胄掌握实权,轻举妄动,意欲伐金以成就自己的“功名”。而当时南宋朝廷军备废驰,国库空虚,将才难觅,一旦挑起战争,就会兵连祸连,生灵涂炭。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,逢此乱局,虽风景不殊,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。这种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词中。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《唐多令·芦叶满汀洲》
2, 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是什么意思

原词:唐多令芦叶满汀洲,寒沙带浅流。二十年、重过南楼。柳下系船犹未稳,能几日,又中秋。旧江山、浑是新愁。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释义:在这沙洲岸边,一层层飘荡着芦花芦草,深秋里沙地显得清冷,流水也变得清浅了。转眼已过二十载,如今重到黄鹤楼,面对的却是这样凄芜的景象。行船在柳树下尚未停稳,过不了几天就又到中秋了,人生飘流际遇也是如此。黄鹤山到此而断,只是剩水残山,却不知故人好友这些年来,可曾重游?假若重游,恐怕也会同样对这旧有山河产生绵绵愁绪吧。很想振奋起来,鼓动欢欣的情绪,买丛暗香浮动的桂花,载着满瓮美酒,寻欢作乐。然而,面对着旧日景色,不得不慨叹,无论如何都不能重现年少的轻狂与欢乐了。“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”短短三句,有情有景有慨叹,烘托出一种人生意境。这意境是很中年的心情,年少时候虽有豪情,有高昂的游兴,却不见得能够随心所欲。等到年纪大了,各方面条件都好了,有花有酒有闲暇,于是旧地重游。可是,等到这时候才赫然发现,再唤不回的是年少的热情与淋漓尽致。人生的情味大不相同,中年人成熟了,更懂得咀嚼生命的细致,也更明白了那曾经拥有却一去不回的珍贵记忆。
相关概念
年少
【词目】年少 【拼音】nián shào 【注音】ㄋㄧㄢˊ ㄕㄠˋ
少年游
少年游,词牌名,又名“小阑干”“玉腊梅枝”等。以晏殊《少年游·芙蓉花发去年枝》为正体,双调五十字,前段五句三平韵,后段五句两平韵。另有双调五十字,前后段各五句、两平韵等十四个变体。代表词作有苏轼词《少年游·润州作代人寄远》、姜夔词《少年游·戏平甫》等
桂花
桂花(学名:Osmanthus fragrans),属于被子植物门、木犀科,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叶子对生,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,叶面光滑,革质,叶边缘有锯齿。秋季开花,花簇生于叶腋,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、黄、橙红等色,极芳香;核果成熟后为紫黑色。原产中国西南喜马拉雅山东段,印度、尼泊尔、柬埔寨也有分布。